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科室介绍departments

成功病例当前位置:首页 >

褥疮治疗病例

  • 病例介绍:
男性患者,39岁。
因“截瘫11月,骶尾部溃烂两月”于2009年12月24日入院。查体:骶尾部见一10x8cm2大小的溃烂面,溃烂面与周缘皮肤呈潜行性剥离,深度2~5cm不等,创面可见大量腐败组织及脓性分泌物,部分骶骨外露,周缘皮肤红肿。辅检:Blood-Rt示:WBC11.2x109/L。入院后给予抗炎及局部换药治疗,2009年12月31日行“清创+人工皮负压引流术”;2010年1月13日行“钢丝牵拉臀大肌缝合固定+人工皮负压引流术”;2010年1月29日行“钢丝拔出+人工皮负压引流术”;术后继续抗炎、换药及对症治疗,伤口愈合。于2010年3月21日出院。
 
  • 经验与体会:
不锈钢丝牵拉臀大肌原位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术中出血少,安全可靠,对截瘫者不需麻醉。
  • 手术操作要领:
将0.4~0.6cm不锈钢丝用硬膜外针头引导,距褥疮缘3cm经臀大肌间断缝合创面,间距2~3cm缝合一针,先不予以固定,全部缝合完成后于创底植入一引流管再依次牵拉扭紧不锈钢丝。此次植入的引流管备术后持续负压引流用。另外为避免钢丝割伤皮肤及组织影响固定效果。钢丝上需套上硅胶管后再行牵拉固定。
  • 讨论:
1、骶尾部是人体卧位受压最大部位,是褥疮易发部位。骶尾部虽无肌肉附着,但其两侧都是人体肌肉最丰满部位,给肌皮瓣推进提供了有力条件。
2、褥疮周缘的感染性潜腔的形成不止是由于感染,而主要是由于骶尾部的深筋膜的坏死后回缩形成的潜腔并发感染积脓形成,成为以往换药无效,手术不能解决的难点。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