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版 公众版 English
【叙事护理】⑤拆掉心墙,让光照进来——肿瘤科案例分享
来源:肿瘤科作者:吴璇编辑:黎江静 时间:2025-08-21 阅读量:256

  在肿瘤科工作久了,我渐渐明白,疾病带来的痛苦往往不止于身体。当一张诊断书落下,它击碎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健康,还有可能是一个家庭长久以来小心翼翼维持的平衡。

 

千万不能告诉她

  肿瘤科的走廊总是比其他科室安静。消毒水的气味里混着若有若无的叹息声,推着输液架的病人像无声的游鱼,在苍白的灯光下缓慢穿行。

  那天早晨,我正在查阅病历,抬头看到一对母女站在护士站前。年长的陈奶奶头发花白,背却挺得笔直,像一棵不肯弯腰的老竹。她的女儿神情慌张,手里攥着一叠检验单,指节都泛了白。

 “3床的新病人?”医生接过检验单说道。

 “妈,你累了,先去房间休息一下”女儿说。

  检查单上那刺眼的检查结果——肺癌。她的女儿拉着医生的手,声音压得很低:“医生、护士,我妈妈性格要强,又敏感,绝对不能让她知道她的病情。”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家属,他们眼神里藏着同样的恐惧,怕亲人承受不住,怕他们放弃治疗,甚至怕他们“想不开”。

 “可是我们这里是肿瘤科,完全瞒住是很难的一件事。”医生实话实说。

 “那就说是肺炎,或者肺结节恶化......总之别提到‘癌’字。”她攥着检查单的手指微微发抖,“如果她知道,可能连任何治疗都不会配合了。”

  我们点点头,暂时配合了这个“善意的谎言”。

  

我不糊涂

  陈奶奶很安静,不像其他病人总按呼叫铃,她常常整日倚在窗边,遥望窗外的风景。那天黄昏,我推开病房门,看到奶奶正戴着老花镜举着平板,屏幕蓝光映着她脸上的泪痕,看到我进来,她连忙藏起手中的平板。

 “陈奶奶,你在看什么呢?”我说。

  她慌忙锁屏,但是我还是看到了搜索记录:肺癌晚期能活多久”。

  我们沉默地对视着,监护仪的滴答声突然变得很响。

 “其实我知道。”她先开口,声音轻得像羽毛,“我女儿每次接电话都去病房外,回来眼睛都是红红的。”

  她抬起头,冲我尴尬一笑:“姑娘,其实我得的不是肺炎,是肺癌对吧?”

  我稳住呼吸,坐到她的床边“陈奶奶,您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我女儿啊,她一有心事就睡不着,黑眼圈遮都遮不住。”陈奶奶摇摇头,“这段时间,她一会儿说我是肺炎,一会儿说是结节,可那些药.....哪是治这些的啊!”她顿了顿,声音低下来,“我是年纪大了,但是我并不糊涂啊。”

 

打破沉默的墙

  我轻轻握住奶奶的手:“陈奶奶,您女儿不是故意骗您,检查没做完前,医生没法下定论,她是怕您多想,她在用她觉得正确的方式在保护您....”

  安抚好陈奶奶后,我立即通知医生联系了她的女儿,当医生把情况告诉女儿时,她的反应比预想的更激烈:“我妈真的知道了?她.....她是不是很绝望?”

  “她远比你想象中的更加坚强,你不用过于担心,我们医务人员会和你一起面对。”医生说。

  后来,在医生的陪同下,女儿终于向奶奶坦白了病情,当真相终于被摊开时,陈奶奶的反应让所有人出乎意料。她仔细听完医生的解释,甚至问了几个专业的治疗问题,最后长舒一口气:“还好,比我想的最坏情况强多了,那还有得治!你们早说不就好了?”她握着女儿的手,“傻丫头,瞒得我整天胡思乱想,还以为自己只剩下三个月时间了。”

  女儿哭得不能自已,反倒是奶奶轻拍她的背:“傻丫头,妈还想和你去环游世界了。”

  

 

  事后,我们也为奶奶介绍了很多抗癌成功的案例,让她认识了很多“知心朋友”,我们鼓励她,记录整个抗癌的过程,后来陈奶奶成了病区的“心理辅导员”。她总是能用朴素的智慧开导其他患者:“怕有什么用?日子还不是要一天天过。”

  出院后,陈奶奶定期来复诊,每次都笑容满面:“我恢复的很好,抗癌很成功,以后我也是你们口中成功的案例了!”大家都笑了。

 

后记

  在肿瘤科工作十余年,我渐渐明白:生命的韧性往往超乎你的想象,有时最伤人的不是你的真相,而是被剥夺知情权的那种孤独。

  每个患者都有权用自己的方式,与生命对话,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守护这份尊重,在谎言之外,在绝望之中,为他们留一扇透光的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