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联合肾内科、麻醉科、CCU等多学科团队,成功为73岁的黄女士实施零射线、无造影剂房颤消融术。在避免造影剂肾损伤风险、兼顾其长期高血压与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病的同时,高效根治心房颤动,为合并多种高危疾病的老年患者开辟了安全治疗新路径。
黄女士患肾功能衰竭5年,需每周2次规律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还长期受高血压困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一周前她突然出现持续性心慌、胸闷、气短,家人紧急将其送往梨园医院急诊。入院检查显示,患者心率飙升至142次/分钟,血压低至92/61mmHg,心电图初步提示“心肌缺血、心房颤动”。因肾衰合并心房颤动极易出现心源性卒中,建议全麻下行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麻醉医师董燕斐主任会诊后考虑到其合并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全麻手术有一定风险,建议先行冠脉造影排除严重冠心病。冠脉术者张华明医师实施冠脉造影检查,术中使用等渗造影剂并尽量减少用量,排除了严重冠心病。造影之后,肾内科专家团队接力给患者进行肾脏透析,帮助造影剂尽快排出,保护了患者的肾脏功能。
通常房颤导管消融术需依赖X射线引导,行肺静脉造影辅助定位,但造影剂需经肾脏排泄,会加重患者本就不好的肾功能。梨园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协作机制,心血管中心牵头设计“零射线+零造影剂”的绿色电生理手术方式,采用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通过心内电标测精准锁定病灶;肾内科团队详细评估患者透析周期与残余肾功能,计算术前术后液体平衡方案,确保透析衔接保护肾脏;麻醉科针对患者高龄、基础病多的特点,定制浅镇静麻醉方案,平衡术中患者体验与术后恢复速度;CCU则提前备好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专用监护设备,做好风险预案,应对可能的围术期风险。
经过认真细致的术前评估与准备,10月20日手术正式进行。在三维电生理系统的引导下,张勇华主任团队凭借丰富手术经验,快速构建心房三维模型,成功定位房颤病灶。术中麻醉医生实时精细调整麻醉药剂量,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最终手术团队在未使用任何造影剂、零射线暴露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房颤病灶消融。术后即时,黄女士恢复正常心律,心率降至71次/分钟,血压回升至112/69mmHg,心慌、胸闷症状瞬间缓解。

术后24小时复查显示,黄女士肾功能指标与术前基本持平,未出现血管损伤、心律失常复发等并发症,目前已转入普通病房,后续可按原计划进行规律透析。“没想到不用造影剂也能做房颤手术,既治好了房颤,又没加重肾脏损伤,终于不用再担心突然心慌了!”黄女士清醒后难掩激动。
张勇华主任总结道:“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精准化解了‘保心’与‘护肾’的矛盾。对于合并多重基础病的老年患者,单一学科治疗已无法满足需求,MDT模式能整合各学科优势,实现‘治疗有效’与‘风险可控’的双重目标。将来我们将持续优化复杂心律失常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让更多复杂高危的患者受益于医疗技术及治疗模式的进步。”
回到顶部